前言:
入伏,意指进入三伏天。
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,
这是确立入伏的依据。
2021年入伏的第一天是7月11日,
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,
“一晴方觉夏深”,都准备好玩水了吧?
炙热的太阳晒在身上,酷暑就来了~
还莫名觉得最近好累···好累···
虽然期待,纵有“烦心”,没辙!
比如炎热、情绪、烦心事、睡眠等,
引领着身体的每一个焦躁的细胞,
如何消灭夏季“烦心事”?
别慌!证当家来支招!
助你开心度夏!
PART01 预防情绪“中暑”
夏季最重要的就是预防中暑,
三伏天因为炎热,
很多人总感觉到情绪烦躁,易怒,
特别是温度越来越高的时候,
情绪的变化只是源于伏天来袭,
1、如由于汗出过多,或运动消耗性大,
引起唇干口燥、心烦闷乱等,
2、或作息经常颠倒和长期熬夜的人,
情绪也很不稳定,适当午睡有利健康,
好好睡觉觉,更能安心度过“苦夏”。
所以我们要培养好的生活习惯、调节自身情绪,
通过散步、听音乐、阅读等静心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。
一定要保持身心愉悦、心情畅达,
“身心双修”方能驾驭大起大落的情绪。
PART02
重点:不吃凉不贪凉
今天贪的凉是明天后的悔!
今天贪的凉是明天后的悔!
今天贪的凉是明天后的悔!
重要的事情说三遍!!!
自然发汗,不要过分贪凉,
将汗液排出,才能达到降温的效果。
对吹空调、电扇,空调温度过低,
贪吃冰棒、冷饮,容易着凉感冒,
汗液发不出,不可取哦~
饮食方面多吃苦的和酸的,
莲子、酸梅汤、三豆汤、解热防暑,
以及多食容易消化含有蛋白质的食物,
少吃辛辣刺激的,调理好自己的脾胃。
最后,要记得多喝水!
小口小口喝,温水最好!
PART03
三伏天防中暑总结
久坐也要动一动
怕热出汗,索性我就不动了?
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减缓,
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,
适当选择平心静气的运动30-60分钟。
补水小口喝,不喝饮料
饮料喝多容易刺激肠胃,
影响消化和食欲,
小口喝水,不增加肾脏负担!
午间或太阳最大时减少室外活动
太阳强烈直射时间为10时-15时,
减少室外工作和活动,
做好物理防暑防晒等措施!
室内外温差不超5度,
忌“快速冷却”
一股脑扎进空调房或洗冷水澡,
容易出现大脑供血不足,头晕目眩,
需等身体平缓,稍作休整,
空调温度26度为宜,注意开窗透气。
END
炎炎夏日,酷暑难耐,时不时就是“汗蒸”模式···
证当家提醒大家:
早睡早起,勿情绪“中暑”,不吃凉不贪凉,
防暑解暑不容小觑,大部分需要凭自觉哦~
解决了“烦恼源”,安全度过三伏天妥妥滴~
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